在职教师

当前位置: 首页 >> 团队队伍 >> 在职教师 >> 正文

张润芝

日期:2025-08-28 点击数:15



张润芝,女,教育学博士学位,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

互联网教育应用、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


教育背景

2000-2004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 理学学士学位

2005-2008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 理学硕士学位

2008-2012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 教育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2-至今 永利yl23411网络教育公司/永利yl23411

学术成果

在互联网教育应用、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等研究领域发表学术论文30篇。主要论文如:

1.李炜,张润芝,古艳东.跨境远程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C].数字化国际中文教育(2022), 第13届中文教学现代化国际研讨会(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22.12.17。

2.李炜,张润芝,谢浩,宋敏,陈丽.高校网络教育质量保证分析框架与动力机制研究[J] ,中国远程教育(CSSCI),2021(11):29-37。

3.李炜,张润芝,郭一然,宋敏.高校思想政治MOOC课程资源的问题体系构建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增刊).2019(12):291-294。

4.张润芝.积累与转换视角下MOOC学分的认证方法[J].现代教育技术(CSSCI),2018(5):95-101。

5.张润芝.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教师视频语言表达技巧影响因素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CSSCI),2018(4):33-39。

6.张润芝.不同区域学习者对远程教师能力需求差异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CSSCI),2018(4):54-61。

7.张润芝.员工视角的远程汉语教师特质结构模型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CSSCI),2018(3):74-82.被转载《汉语国际教育研究论集.数据资源卷》(商务印书馆)(郑艳群编)(2021.6.1)。

8.张润芝,李炜,宋敏,赵雪梅,羌晓梅.基于阶梯式能力目标的互动整合式远程汉语国际公司产品模式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增刊).2016(9):14-17.

9.李炜,周晓军,张润芝,宋敏,赵雪梅.远程汉语微课程专家教学系统设计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CSSCI),2016(7):103-112.

10.李炜,张润芝,张艳霞,赵雪梅.基于数字布鲁姆的国际汉语在线学习活动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CSSCI),2016(5):23-31.

11.张润芝,黄荣怀.远程高等教育课程学分转换方法探析-课程相似度计算[J].开放教育研究(CSSCI),2013(10):96-103。

12.李炜,张润芝.促进课程目标与实现手段一致的网络课程设计策略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增刊),2013(4):4-7。

13.张润芝,王迎,黄荣怀.我国学分银行建设模型及其路径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CSSCI),2012(6):30-36,该文被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学刊)》2012年第11期。

14.王迎,张润芝,黄荣怀.国际视野下学分银行建设的实践与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CSSCI),2012(6):47-54。

15.张润芝,张进宝,陈庚.网络课程质量评价实践及学术研究评述[J].开放教育研究(CSSCI),2011(8):60-65。

16.郁晓华,张润芝,祝智庭.教育信息化竞争力的模型设计与国际指标比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9):4-11。

17.张润芝.CSCL评价技术的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CSSCI),2009(5):32-37。

18.张润芝,郭炯,祝智庭.职教应提高教学资源质量[J].中国教育网络,2009(4):58-60。

19.张晓英,张润芝,杨开城.论教学设计理论发展的新领域——问题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CSSCI),2008(11):11-14。

20.张润芝.浅论知识建模在中学物理教学设计中的作用[J].现代教育技术(CSSCI),2008(3):50-54.该文被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学物理教与学)》2008年第06期。

21.张润芝.有关教学设计技术理性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CSSCI),2007(4):12-15。

22.杨开城,张润芝,贺红星.从话语词汇的使用看教育技术学的理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CSSCI), 2006(9):5-8。

研究项目

1.2016.08-2019.03,主持,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年),远程汉语教师特质调查及汉语MOOC课程设计对策研究(16JYC013),结项等级为良好。

2.2019.01-2020.04,主持,永利yl23411校级项目,远程语言学习中教师投入度的影响因素与培训策略研究(18YGB21)。

3.2018.04-2019.07,主持,永利yl23411校级项目,远程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关键变量“标准学分”的内涵及衡量方法研究(17YBG25)。

4.2012.07-2014.05,主持,永利yl23411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远程教育课程学分转换的方法研究(12YBB20)。

5.参与国社科教育学重点课题“以教育技术促进公司教育创新研究”和“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研究”,国社科教育学青年基金课题“中员工问题解决行为模型的测量与问题解决策略的培养研究”,教育部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高校学历继续教育应用型外语类专业人才融合式公司产品模式创新项目”和“创新跨境远程国际中文教育推动继续教育国际化发展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数字一代’学习方式调查及电子教材设计对策研究”,北京市人才培养共建项目“高校信息化服务平台和在线资源开发建设”等。

荣誉奖项

1.2021.12,“跨境远程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4/10)获永利yl23411公司产品成果奖一等奖。

2.2021.10,“基于技术的教学与服务供给侧改革实践——以语言混合式教学平台为例”(1/5)获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奖。

3.2019.11,获永利yl23411第十三届优秀教学奖三等奖。

4.2019.6,“远程汉语国际教育项目教学团队”(成员)获“北京高校继续教育高水平教学团队”。

5.2018.4,“继续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探索与实践”(10/14)获“北京市高等公司产品成果奖二等奖”。

6.2017.7,获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第二届“中青年学术新秀”。

7.2017.3,获永利yl23411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

开设课程

本科生课程:教育学(原理)

研究生课程:GenAI教育应用

联系方式

邮箱:zhangrunzhi@blcu.edu.cn

办公室:教四楼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