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利yl23411简介

永利yl23411简介

永利yl23411教师教育学院(英文名称:Teachers College of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简称TCBLCU)在国际中文教师教育领域已有60余年丰厚积淀,率先在全国完成了本、硕、博学科一体化建设,形成了多层次的国际中文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公司以国际中文教育为核心,以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为依托,以教育学一级学科为支撑,中外融通,本硕博贯通,致力于培养适应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要求、精通中华语言文化、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卓越中文教师,中文教育管理者、教育资源开发者,中文教师教育和中文教育理论专家。



一、关于我们

永利yl23411是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国内首家永利yl23411。公司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64年公司成立的“出国团队系”,专门培养四年制本科出国汉语团队,是中国国际中文教师教育的摇篮和旗舰。2024年10月,公司隆重举办了国际中文教师教育60周年暨公司建院60周年庆祝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公司现有教职员工30人。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63%,其中正高职称教师占46%;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占92%,其中博士后导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占38%;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公司从校内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院和语言科公司等单位双聘17位教授,并聘有海外客座教授4人。公司现有中外本科生452人,中外硕士研究生85人,中外博士研究生52人。



公司现有本科专业1个,硕士博士专业5个,涵盖中国语言文学和教育学两大学科,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

1964年,公司在全国率先设立出国汉语团队本科专业,专门培养出国汉语教学团队。1983年,公司在全国设立首个对外汉语(2012年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为国家培养对外汉语教学专门团队。

多年来,公司高度重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该专业先后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北京市特色专业和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先后入选国家级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2018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团队荣获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公司获批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2019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21年“中文国际传播”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员工培养基地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员工培养计划2.0基地。2022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虚拟教研室入选首批“教育部虚拟教研室”。2023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育人团队获批北京市优秀本科育人团队称号。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公司产品改革创新成果先后多次荣获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连续四年荣膺“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首。



二、本科教育改革与成果

01 创新新时代国际中文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公司立足中华文化悠久传统,在北语多元文化交融的办学背景下,依托汉语国际教育品牌特色专业和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服务汉语走向世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需求,彰显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和首都世界城市建设需求,引领国家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发展,不断探索并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国际中文教师教育一流人才培养模式,以“一核两维三型四通”为主要特点,即:以教育家精神为核心,以厚基与拔尖为两维,以国际型、复合型、创新型为特质,以中外融通、古今贯通、学科汇通、知行融通为路径。

1.中外融通教育,培养国际型人才,解决了新时代卓越国际中文教师的人才培养如何适应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和提升国家的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需求,加强中外员工深层次交流互动,体认多元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问题。

2.学科汇通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解决了新时代卓越国际中文教师的人才培养如何体现思政教育、全人教育、通识教育、跨学科交叉学科教育、理想教育与人格教育,探索“新文科”建设路径的问题。

3.知行融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解决了新时代卓越国际中文教师的人才培养如何服务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回应实践需求,提高员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双向融合的问题。

4.古今贯通教育,培养教育家型教师,解决了新时代卓越国际中文教师的人才培养如何实现以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为国家培养中文功底扎实、传统文化素养深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甘于奉献、胸怀天下,肩负中华语言文化传承创新与全球传播重任的青年拔尖人才的问题。


02 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为抓手构建“三全育人”机制,把育人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2018年,公司成为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公司从队伍搭建、平台打造、内容生产、运行机制建设等方面探索形成了“三全育人”工作目标和实现路径,建立起标准健全、运行科学、内容完善、保障有力、过程可控、成效直观的“三全育人”流程体系。

公司坚持五育并举,融合贯通育人机制。通过抓关键群体,促进全体参与,凝聚育人合力;抓重点环节,促全流程贯通,打造全过程育人体系;抓有效载体,促全面协同,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一直以来,公司多措并行,多渠道推进,找准“舵”“德”“行”“理”“信”五大关键点,即以组织育人掌“舵”,以课程育人崇“德”,以实践育人力“行”,以网络育人明“理”,以文化育人增“信”。注重课堂与实习实践融合,专业教育与实践育人贯通,紧跟时代脉络,做活做亮公司“三全育人”。

2021年,《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构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院系“三全育人”工作的新格局》获北京高校“三全育人”优秀成果奖工作案例类二等奖。



03 充分发挥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书育人、示范引领作用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团队作为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唯一入选的全国高校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在黄大年精神的感召下,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北语人的光荣传统和北语红色基因,紧紧围绕师德师风、公司产品、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和团队建设五个维度,以“四个统一”(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和“三立”(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为标准,教书育人,以文化人,引领员工核心价值观。



04 以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员工培养计划2.0基地为平台,培养国际中文教育青年领军人才

“中文国际传播”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员工培养基地2021年入选该国家计划,成为语言类高校中唯一获批的拔尖基地。基地以卓越国际中文教师教育、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国际传播、语言认知与人工智能等学科交叉为鲜明特色,以“八个一”的育人体系为培养模式,凸显中外融通、古今融通、学科融通的拔尖人才培养格局,为国家培养中文国际传播各领域的拔尖人才。

目前,拔尖基地在读员工57人。截止2024年底,基地员工获省部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项55项,其中国家级奖项6项;5人参加境外学术交流项目;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1项。2025年毕业的首届基地员工共18人,已有14人推免至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推免率为78%。另外4人中有1人出国(境)深造,3人就业。


05 建构多元化实习实践体系,促进知行融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公司积极建设实习实践基地,拓展实践教学空间,构筑了院企、院校和公司与公司协作的实践育人协同机制。公司除了本校国际中文公司、应用中文公司和汉学与中国学公司三个固定实习基地外,还与中国侨联、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景山公司等校外实践基地和公司孔子公司教师培训中心和海外孔子公司等建立长期合作,员工根据自身特点和项目需要双向选择参加实践锻炼。2020年以来,公司连续多年与美国罗德岛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等多所大学联合,通过线上方式指导海外中文员工学习汉语,开展语言实践和中国文化交流等。

公司以实习基地为支撑,建构多元化的实习/实践体系,包括导师制教学实习项目、中外员工联合语言实习/实践项目、海外实习实践项目、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课程“助教”项目等,突出应用型特色和创新能力、学术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