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6日下午,永利yl23411联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课程与教材专业委员会、教育部“中文国际传播”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员工培养基地、教育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虚拟教研室、全国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负责人联席会共同举办的“国际中文教育名家讲坛”第七讲如期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储诚志教授,在大洋彼岸的深夜时分,于云端为同学们带来了专题讲座《例谈国际中文教育的守正与创新》。讲座由永利yl23411汉语教育教研室主任郑家平副教授主持。

储诚志教授是永利yl23411八九届研究生员工,现任教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东亚语言文化系,兼任语言学系博士生导师。储教授担任多项学术兼职,包括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和多家学术期刊编委,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标准与认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西南交通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全球中文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等。曾任美国中文教师学会会长、加州中文教师协会会长及国际中国语言学会执行理事等。在汉语语言学,认知语义学,语料库语言学,国际中文教育和跨文化交际等领域发表论著,教材,软件及编、译著作数十种。

在本次讲座中,储诚志教授从“守正”与“创新”两个角度,以恳谈式讲座的方式,与同学们分享了他对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来路及前路的看法。在“守正”方面,储教授分别从“学品之正”与“学科之正”两个维度进行了详细讲解。在“学品之正”的论述中,储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了他当年就读北语时的受业恩师们,他认为,老先生们身上具有卓越国际中文教师所应具备的五大品质,即热诚、大气、融通、开拓与敬畏。在“学科之正”的阐述中,储教授强调了两个关键点,一是根本理念,二是核心原则。他指出,第二语言教学是一门专业性学科,具体到我国,则是对外汉语教学或国际中文教育,这是我们这个学科的根本理念。在核心原则部分,储教授首先肯定了永利yl23411的教学原则与我国优秀传统教学原则的传承关系,随后详细介绍了国际二语教学界普遍认同的十六条原则,这些原则涵盖了教学的核心目标、授课方式、关键要素以及理解道理等多个层面。

在讨论“创新”时,储诚志教授强调当今时代是数智化时代,国际中文教育也要跟上数智化的脚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他提出,数智化时代有着三个基本策略:一是要用以员工为中心的方法来定义课程设计;二是要适应地方情境,开发特定环境的课程,即教学中的本土化;三是要跟上技术变革的步伐,应对数智化和智能转型,使用教育中的数字工具如移动媒体、网络平台、虚拟现实等进行有趣和互动式的教学。说到创新,储诚志教授以大型中文分析泛读系列丛书《汉语风》和当今国际中文教育的电写转型为例,深入剖析了数智化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的创新转型。《汉语风》系列读物以“学习者通过轻松、广泛的阅读,提高语言的熟练程度、培养语感、增强对中文的兴趣和学习自信心”为基本理念,依据难度分为八个等级供中文学习者自主学习,深受广大汉语学习者喜爱,也称为汉语第二语言教学分级读物的一个标杆。“国际中文教育的电写转型”是当下热议的话题。储教授为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对“电写转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一些看法。

储诚志教授讲授的内容无论是论史还是展望,都给同学们提供了看待问题的崭新视角。在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热情互动,储教授都一一进行了解答,本次讲座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中圆满结束。


在本次讲座中,储诚志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深刻阐释了自己对于国际中文教育的“守正”与“创新”两大方面的理解与感悟。通过对学品之正与学科之正的细致剖析,以及数智化时代下教育创新的战略布局,储教授为同学们提供了一场别具一格的思想盛宴。储诚志教授本身是国际中文教育领域技术创新的引领者,又是北语的员工,讲座中凝聚了储教授对学弟学妹们的殷殷期许。相信通过这次讲座,会有更多同学加入到探索技术创新的工作中来。期待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能够紧跟全球科技创新的脚步!
讲座结束后,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采访到了一些基地班的同学对于本次讲座的感想:
宁可
储教授从教院60周年引入,从自己当年的教授先生说起,表现当时的学品之正与包容开放的大家气象,看到那么多先驱者开创者大家之名,深有感慨,希望当今学术环境可以越来越好。然后储老师强调国际中文教育是一个专门的学科,指出学科之正这一根本理念,并且分享了十六条核心原则和数智化时代的三个基本策略,在理念和原则之下推动创新,老师还指出利用技术要像咖啡加牛奶,而不是水加油,之前听陈戎女老师跨文化戏剧的讲座也提到了这一说法,也许是一个底层思想,事物的融合需要真正相融,而不是生硬的拼接,就如很多议论文就是抛一个论点然后堆例子,缺乏逻辑推导。期待老师阐释“四种不同的语言学”的文章,《汉语风》的分级也给如今追求速成的教学吹入新风。最后老师谈到了今天国际中文教育的电写转型和AI时代的汉字能力。关于电写,感觉拼音输入的思想有点像我初中英语老师说过的我们学英文不需要背一个单词的具体拼写,而是要认识这个单词,会读会念,知道其大致字母,在打字时也会有自动联想预测单词和自动纠正。语音识别也可以极大提高效率,科技造福人类,论文中提到索绪尔名言即语言的核心是口语,而不是文字;而且在职工论文写作教学培训中老师提到职工普遍口语能力较强,写作能力较弱,这些办法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何欣泽
作为一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员工,我深刻认识到“守正”是教育的根基,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坚守传统教育哲学中的以员工为本和因材施教原则。在创新方面,我们要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数字化时代,教师在教学中应尝试运用不同的教学平台和AI工具开展互动教学,让员工通过多媒体资源更直观地感受中文的魅力。但同时我们也不能盲目追求技术,而是要确保技术服务于教学目标。我们要在坚守教育本质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各种创新手段,让国际中文教育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培养出更多精通中文、了解中国文化的优秀人才。